参考消息网4月22日报道(文/伊万·梅利尼科夫)当今世界正经历过去几十年都未曾有过的变化和动荡。我们正在见证单极化国际秩序的衰落,以及西方大国基于自我感觉拥有特权、采取双重标准而实行独裁的没落。多年来,我们看到为了维护这种体系而战火频仍,制度遭受破坏,资源被白白浪费。
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当前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积极参与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这种新的世界秩序是以考虑各方利益、尊重国际法为基础的。
(相关资料图)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会甘心将所谓的领导地位拱手让出。他们妄图并将极力维护他们多年来不断扩展的新殖民体系。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其表现就是这些国家不断在外交、军事、政治等方面发出挑衅,使用全球信息技术作为武器,操控跨境数据流动。然而,不愿意屈服于“美国式全球主义”的那些国家,在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包括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做。
当然,并不是说要伤害、排挤甚至摧毁哪个西方国家,而是要实现世界均衡、和谐地发展。尽管要建立这样真正公平的多极化体系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现在就应该要未雨绸缪。对我们来说,当前最紧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建立以尊重各国合法诉求,即国家利益和特点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是成功建立这种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建设性对话,为保障全球和地区和平与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在这方面的实践确实有值得其他国家研究和借鉴的独特方法。
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什么样的内外政策让中国走在了国际发展和现代化的前列呢?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中国。
首先,中国在制定内外政策时不断适应现实情况的变化。中国依靠自己五千年的历史经验,采取最好的做法,并赋之以中国特色。改革开放政策就是中国在实践中顺应现实的最好例子。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其他国家就多次尝试运用其改革思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现代化,打破经济发展不平衡,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不止中国一个国家树立了这样的发展目标,然而,多年来只有中国保持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指标。
通过对一定历史阶段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发现,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没有盲目复制其他国家做法,而是创造性地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可以说对国家的免疫力进行了细致精准的校正,使其能够吸收所有有益的,而去除所有不利的东西。儒家的隐忍克制与共产党的坚强意志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近几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由此可见,要想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实现有效发展,首先应考虑本国国情。这里并没有广泛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唯一的正确发展道路。
第二,读懂中国,就意味着要明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愿竭尽所能实现中国梦。共同梦想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任何国家想要取得成功都要拥有能够鼓舞人民的理论根基。还有或大或小,但必须清晰的目标设定。
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基础的,这是其顺应现实的又一个例证。中共二十大指出,坚定拥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现中国繁荣发展的力量源泉。当明白了中国人民如何发自内心地拥护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明白了世界各国怎样热切关注中共二十大,我们就有充分理由认为,对中国成功模式的关注,说明了有很多国家的人民都期盼实现本国以及全世界更加公平的发展。
第三,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前提是好的治理制度和稳定的国内局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和人民建立了能够保障所有人实现稳定发展的政治体系。为取得这样的成果,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不止一次排除了由于西方国家试图干涉中国内政而带来的一系列障碍。中国共产党有力控制局势发展,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同时,中国从不把自己的问题仅仅归因于外部势力。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净化。二十大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共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共对全国460多万起腐败违法案例开展调查。“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一名称中的“纪律”一词多么有力。这个词在当代国际政治话语里也很少出现。尽管如此,这是读懂中国的一把钥匙。
第四,实现成功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摆脱西方国家盛行的冷战思维。他们把比自己优秀的国家视为敌人,不顾及这些国家的利益和立场,在敏感问题上逾越红线。造成的结果就是,世界经济动荡不安,人文交流遭到破坏,科技合作受限,人们无法安居乐业。“集团政治”只会进一步加剧对抗。而世界的发展需要良性竞争和创造性合作。
中国遵循的是不以政治制度、历史道路和经济体制等为标准划分国家,致力于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威胁,走发展和进步道路。
最后,想要理解当代中国,就应看到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忠诚。有些人可能认为,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过于高尚。但我们知道,中国在实施内外政策的实践中,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这是否有利于中国人民。(作者为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本文为梅利尼科夫在4月19日举行的“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发言)
关键词: